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給每個孩子“專屬的愛”
給哥哥“預定的禮物”來了:
提前預設,做好鋪墊
“老二天使似的微笑著:哥哥弄的呀!‘把手伸出來!’媽媽說。老二伸出兩手環(huán)抱著哥哥的頭,把整個身子覆在哥哥身上,大聲叫著‘不要打不要打’……”
這是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里,關于二孩教育話題的相關描寫。大兒子安安因媽媽照顧弟弟而“吃醋”的舉動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啼笑皆非之后,我對自己說:作為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給孩子們平等的愛。
大約8年前,在大兒子剛入幼兒園時,我們就曾不斷地和他交流弟弟或者妹妹的話題。他欣然接受,當然,每次他給出的答案都很不一致——幼兒園階段的回答是:“要妹妹,這樣她不跟我爭玩具,我不喜歡女孩的洋娃娃!”小學低年級時的回答是:“要弟弟,我的玩具可以都給他玩,媽媽不用再花錢買玩具了!”小學三年級時的回答是:“堅決要弟弟,我們班女生太矯情了!”……直到四年級時,看到身邊同學有了弟弟或妹妹,他開始了主動央求,理由是“我想當哥哥!”我知道,要二孩的時機已經(jīng)很成熟了。于是,2019年,在他即將邁入小學最后一年時光的那年暑假,我們將他“預定的禮物”送給了他——小他11歲的弟弟誕生了。從此,我的家庭教育模式切換到了二孩時代。
由于提前鋪墊得好,弟弟的到來,讓哥哥興奮不已。那段時間,他無論見到誰都主動炫耀:我有弟弟啦!他萌萌的樣子太招人愛啦……
為了讓哥哥“見證”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加深兄弟倆的感情,我會抓住給弟弟換尿不濕、做撫觸、唱兒歌等一切機會,讓哥哥參與進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對哥哥說,“你也是這樣,從那個小不點長成現(xiàn)在的男子漢的?!敝苣柟夂脮r,哥哥也喜歡推著嬰兒車在小區(qū)遛彎曬太陽,鄰居見了都夸“這個哥哥真好!能幫媽媽帶孩子。”每及此,哥哥就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這些畫面讓我暗自慶幸:看來我們的鋪墊工作做得好,哥哥和弟弟的關系相處十分融洽,子女“爭寵”的事情應該不會發(fā)生在我的家里。
當“嬰兒期”遇上“青春期”:
不同的階段,給孩子各自“專屬的愛”
在最初的1年時間里,哥哥和這個“預定的禮物”相處得十分融洽,處處表現(xiàn)出了大哥的擔當。直到有一天,伴隨著哥哥“青春期”的來臨,我才意識到原來子女關系是動態(tài)的、時時變化的。在二孩的教育上,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蓋了這么高的大樓,兒子,真棒!”有一次,我在客廳和弟弟玩積木時很自然地說了這句話。此刻,哥哥立刻從房間出來,生氣地說:“媽媽,你不能稱呼他‘兒子’,那是我的‘專利’!你只能稱呼他小兒子或者二兒子……”
那一刻,我心里閃出兩條“線索”:一、青春期來了。二、有不開心的事情。于是,我趕緊走過去,擁抱著他說,“你是大兒子,弟弟是小兒子,你們倆都是爸爸媽媽的好兒子!”我發(fā)現(xiàn),那一刻哥哥像一頭想攻擊的小牛,情緒激動,眼睛里似乎還閃著淚花。
我抱著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高出我一頭了。的確,哥哥進入青春期了。這也提示我,雖然表明上“風平浪靜”,其實他內(nèi)心也“吃醋”了。
“在我們心里,對你們的愛是一樣的呀。那你覺得弟弟出生后,給我們家的生活帶來了什么?給你帶來了什么?”借此機會,我想“采訪”一下哥哥。
“弟弟自己用手抓飯,吃得滿臉都是,你們也夸‘真棒’;捧著弟弟的腳丫子,你們都說‘真香’;甚至他拉屎的樣子都是可愛的……”平靜下來的哥哥開始“吐槽”。
從習慣“獨寵”到有人“分寵”,從家里的“兒子”變成“大兒子”……哥哥的內(nèi)心對情感的需求其實比弟弟更強烈,更加需要父母的愛與關注。尤其到了青春期,他的內(nèi)心更加敏感,更渴望被夸贊、被關注。
我翻出了哥哥1歲前的照片,然后一張張給他看,給他講當時的情景。他驚嘆于“兄弟倆長得竟然這般相像!”我告訴他,能成為兄弟姐妹,是很難得的緣分。未來當父母都老去了,這個世界上,會多一個“至親的人”。我還告訴哥哥,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家長的愛會表現(xiàn)得不一樣。
我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的家庭,無論家長再強調(diào)“同樣的愛”“平等”之類的話語,都是多余的。因為,他們處在不同的年齡段,給予的時間不可能平等,表達愛的方式也不可能平等。孩子不管多大,他內(nèi)心渴望的是獨特的專屬的愛,所以家長應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以及個體的需求來給予精準的愛、獨一無二的“專屬的愛”。此后,在生活中,我們更加關注哥哥的情感世界。聊學習,也聊同學之間的八卦新聞。每周五晚,我們都會在“家庭影院”中讓哥哥選擇一部電影,全家人陪他觀看。周末,也安排半天時間,爸爸單獨約他去爬山、運動……
總之,自從那天一番心靈上的暢談后,我們明顯感到哥哥對這份“專屬關注”的滿足,他也更加愛弟弟了。弟弟睡覺時,一向大大咧咧的他,走路躡手躡腳,而且還會時不時看看弟弟有沒有踢被子。他也會動作熟練地給弟弟沏奶粉、換尿不濕。學校木工課上,其他同學都選擇了高難度的項目,而動手能力超強的哥哥卻選擇了“最幼稚”的選題,他設計制作了可愛的小飛機、小汽車——因為他要送給弟弟。外出回來,總會給弟弟帶回禮物。有一天,他摸著弟弟的小腳丫對我們說:“有個弟弟真好,讓我有機會‘穿越到了過去’,看到了嬰幼兒時代的我……”
在弟弟生日那天,哥哥點燃了代表1歲的蠟燭。我讓哥哥說句祝福語。他說:“在幼兒園時,我覺得媽媽對我來說最重要,給我講故事,帶我出去玩,我感到很溫暖;小學時,我覺得爸爸更重要,因為他給我講天文地理歷史知識,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現(xiàn)在,我覺得這個軟乎乎的小弟弟在我心里占據(jù)了更重要的位置……”
我知道,二孩家庭的教育才剛剛開始起步。我堅信,家庭是每個人學習關系技巧的場所,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乃至教育他們之間如何相處的方式,都將成為他們成長中的一份寶貴禮物。手足情深的培養(yǎng),需要父母給予每個不同的生命個體獨特的愛,在一次次關系的互動中,幫助他們成長為善解人意、心有溫暖的個體。而當每個孩子都在互相磨合中奔向彼此時,未來路上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多的美好。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哥哥 弟弟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