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我的履職故事】
張銀良:為殘疾人托起穩(wěn)穩(wěn)的幸福人民政協(xié)網10月24日電(記者 王有強 靳燕 通訊員 張峰 車靈艷)“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一度是眾多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
10月16日,在河南駐馬店市遂平縣和興鄉(xiāng)重度殘疾人中心,記者見到了癱瘓在床的趙月美,還有她的愛人賈明坤。5年多來,賈明坤不僅把愛人照料得妥妥帖帖,每月還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在這里,入住的殘疾人和家屬不僅吃飯不愁,殘疾人還能在專業(yè)人員的陪護下進行康復訓練?!皬陌c瘓在床到現在能夠部分生活自理,這真是一個奇跡!”趙月美和賈明坤邊說邊比畫,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在駐馬店市,像趙月美這樣的殘疾人有60.5萬名,其中持證的重度殘疾人達13.2萬,需要日間照料、機構托養(yǎng)的重度殘疾人有1.04萬人。
“這些人家庭負擔重、經濟壓力大,大都生活得比較拮據。他們咋脫貧,一度是困擾我們的‘老大難’?!睘榇?,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時任駐馬店市殘聯理事長張銀良拖著因小兒麻痹而殘疾的腿走遍了全市的溝溝坎坎,走進了20多萬殘疾人家中,看望了30多萬殘疾人,摸索重殘家庭的“脫貧致富經”。
到基層一線考察調研結束后,面對“這些重殘家庭大都是各自在家分散供養(yǎng),占用勞力不說,家里還沒有經濟來源”的現狀,張銀良一連思考了好多天。
“分散供養(yǎng)既然行不通,下一步怎么走?”在一次會議上,張銀良直接拋出了問題。一開始,由于沒人接話,場面一度尷尬。張銀良隨即換個角度發(fā)問:“能否考慮把重殘家庭的勞動力解放出來呢?”這時候,有人接話了,“解放出來是好,可是誰來照顧殘疾人?”見到有人響應了,張銀良積極回應:“可以像基層的養(yǎng)老院一樣,把他們集中起來供養(yǎng)??!”隨即,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暢想著集中供養(yǎng)的種種益處,現場氣氛熱烈起來。
面對“集中供養(yǎng)”這個新生事物,他們選擇試點先行。試點怎么選?重殘家庭最多的上蔡縣進入了他們的視線,“上蔡能做好的話,其他地方自然也能做好。”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上蔡縣在3個鄉(xiāng)鎮(zhèn)試點重度殘疾人集中供養(yǎng)?!凹雀纳屏巳胱∪藛T的生活條件,也解決了貧困家庭的就業(yè)扶持問題,可謂一舉兩得。”張銀良說,試點取得明顯成效后,自然而然就在全市推廣開來。
目前,駐馬店全市已建成115個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yǎng)中心,循環(huán)入住殘疾人9000多人,成功解決了農村殘疾人照護和殘疾人家庭經濟收入來源問題。而駐馬店“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yǎng)”的成功經驗也被中國殘聯譽為“駐馬店模式”,入選“全球減貧案例”和《破解因殘致貧的中國方案》一書。
作為省政協(xié)委員,張銀良先后提交《加大城鄉(xiāng)低保、特困人員、殘疾人孤兒等困難群眾的保障力度》《持續(xù)加強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關于持續(xù)推進學前融合教育》等提案,圍繞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yǎng)問題和殘疾兒童學前融合教育,提出解決“一老一小”的建議。
針對河南省殘疾人口基數大、數量多,現有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不足的問題,張銀良建議:制定河南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規(guī)范化實施細則,打造建設標準化、服務優(yōu)質化、管理規(guī)范化、保障多元化的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模式,實現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機構規(guī)范運營、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模式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張銀良還特別關注學前融合教育,即讓有生理缺陷而需要特殊照顧的兒童能和健全兒童一起接受學齡前教育?!丁笆奈濉碧厥饨逃l(fā)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鼓勵普通幼兒園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就近入園隨班就讀”。張銀良告訴記者,以駐馬店市為例,目前已為8000余名特殊需要兒童進行康復教育和學前融合教育?!暗菍W前融合教育仍是教育領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訓力度不夠,國家統(tǒng)一標準的學前融合教育課程、教材缺乏,學前融合教育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睆堛y良說。他建議,加大對學前融合教育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只有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得到成長與提高,特殊兒童才會得到最直接的益處。
9月20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張銀良當選為中國殘聯副主席。談起殘疾人事業(yè),他依然滿懷熱忱——
“助殘事業(yè)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一直在路上?!?/p>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