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xié)動態(tài) 協(xié)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xié)商>委員聊遼

遼寧省政協(xié)委員方文墨:大國重器 以身鑄之

2021年11月25日 21:57  |  來源:遼寧政協(xié)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01

遼寧省政協(xié)委員方文墨

我是沈飛子弟,家中三代都是沈飛職工。在沈飛大院里長大,常常聽人提起顧總師,有時崇敬,有時贊嘆,心想,這一定是個大人物,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遇到。18歲的我從沈飛技校鉗焊專業(yè)畢業(yè)分配進入沈飛公司工作,成了真正的沈飛人,我才準確知道了顧總師是誰,才懂得了小時候大人們的情緒。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授給顧誦芬院士。那天,所有沈飛人都心潮澎湃。

02

兩院院士顧誦芬

沈飛1951年成立,經(jīng)過幾代人幾十年薪火相傳、不懈奮斗,先后研制生產(chǎn)了40多個機型、8000余架飛機,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通過仿制米格-17飛機,推出中國首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標志中國跨入了噴氣式飛機時代;推出第一架噴氣殲擊教練機,開創(chuàng)了我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先河;自行成功研制殲8飛機,創(chuàng)立了我國自主設計制造殲擊機的里程碑;制造出中國首架艦載戰(zhàn)斗機殲15飛機,助推中國邁進航母時代,奠定了中國在世界的大國位置。

大國重器的輝煌是沈飛人的驕傲,是沈飛人對國家赤膽忠誠的真實寫照。在那個什么都靠手工的時代,勞模陳阿玉、林兆成靠著鉗子、鉆子、磨具等簡樸的工具,硬是把殲5、殲6、殲7、殲8“打磨”出來。工人金連佐一家四代28人在沈飛工作,他們在沈飛工齡累計達701年;動力處電話班班長劉義新一家三代17人在沈飛工作,“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號稱中國飛機設計一代宗師的徐舜壽,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帶領平均年齡只有22歲的設計人員設計了中國第一架噴氣教練機,同時參加了殲6、殲7、殲8等機型設計工作;“焦裕祿式的好干部”總工程師高方啟是位工作狂;在殲15艦載機試飛成功之時,羅陽卻永遠倒下了。這3位同志將自己寶貴的生命貢獻給大國重器!殲8II總設計師、兩院院士顧誦芬,任總設計師時,為了解決飛機超音速飛行振動問題,坐殲教6飛機3次升空跟蹤觀察,完全置自己生死而不顧.......

在我們這個時代,飛機制造工業(yè)技術已經(jīng)很先進,很多零件都可以自動化生產(chǎn)了。但是,有的戰(zhàn)機零件因為數(shù)量少、加工精度高、難度大,還是需要手工打磨。我所在的標準件廠生產(chǎn)的零件就好比是把飛機成千上萬個零部件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的“黏接劑”,我所在的這個鉗工班就負責為這些“黏接劑”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

沈飛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一手托著國家財產(chǎn),一手托著戰(zhàn)友生命”,這不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種責任。在17年的工作生涯中,工作的高要求促使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先后解決了生產(chǎn)方面諸多瓶頸問題,獲得多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0.003毫米加工公差”被命名為“文墨精度”。2013年5月4日、2016年4月26日,我先后作為優(yōu)秀青年代表和勞動模范代表,兩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03

方文墨在工作中

這些成績和榮譽激勵我繼續(xù)前進,顧誦芬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帶給我鼓舞,航空博覽園里那些檔案帶給我鞭策。我們趕上了重視技能人才的時代,近幾年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使我們有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沈飛的高技能人才中不少是“80后”和“90后”,近10年共有58人獲得市級以上技能大賽前3名,其中年齡最大的40歲,最小的26歲,平均年齡30.5歲。2018年,沈飛實施了股權激勵,享受股權激勵的技能人員有24人,占享受這一待遇的職工的30%;享受技能專家津貼的技能人員有49人。

從航空衛(wèi)國到航空報國,再到航空強國,沈飛人的初心和夢想同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顧誦芬院士始終關注中國航空事業(yè)前行的方向,矢志不渝地在最新科技前沿探索。我們只要肯吃苦、耐得住寂寞、刻苦練習、鉆研技能,就可以用技能的精度改變?nèi)松母叨?。大國工匠為國鑄劍,是長年累月的勤學苦練,是默默無聞的執(zhí)著堅守,是甘愿燃燒自己照亮心中的理想和信仰。

編輯:張佳琪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