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熱點聚焦 海峽觀察 臺海人物 臺商臺企 在大陸 兩岸交流

首頁>兩岸>海峽觀察

臺灣的疫情令人堪憂

2021年02月01日 13:57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截至2021年1月28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一個億!不僅如此,考慮到檢測技術滯后、設施人員不足等諸多因素,全世界實際感染人數(shù)遠超1億。更糟糕的是,病毒還在不斷變異,且變異的速度遠遠超過疫苗接種的速度,更不要說疫苗升級換代了。如此的窘境和諸多看不到前景的困擾,讓我不由得想到:眼下的臺灣怎么樣了?

臺灣的疫情以及防控雙雙令人堪憂。據(jù)說,臺灣預計3月份或3個月后才能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東森電視上有人議論:晚些時間接種也沒什么不好,可以讓臺灣人觀察觀察疫苗有沒有嚴重不良反應。這種議論著實令人哭笑不得。臺灣的醫(yī)學技術基礎不錯,自己研制新冠疫苗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相配合的環(huán)境和條件,如足夠數(shù)量的感染病例和足夠數(shù)量的測試者。還有,花錢向美國、歐洲的公司購買疫苗似乎也不是問題,據(jù)說臺灣這個“不差錢”。但問題來了:姑且不說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屢屢傳出輝瑞疫苗的不良反應,甚至幾率相當高的致死案例,更大的困擾在于:當下美西各方“一針難求”、“打到疫苗如中彩票”,哪里還有心情考慮臺灣的需求呢?何況,一片愁云擾擾之下,這么緊俏的搶手貨,誰不想多囤一點多增一分保險?先下手為強!XX優(yōu)先、XX第一之類的口頭禪,本來就挺時髦的,你想要譴責嗎?

倘若島內(nèi)疫情一如既往的像去年以來的有驚無險、管控有序,我們也大可不必去杞人憂天的絮絮叨叨。但日前“部桃”的醫(yī)護人員和患者被感染了,有的病患感染鏈源頭至今不明。為什么會在醫(yī)院?有一種分析非常值得警惕,有北部的醫(yī)院因接二連三的收治境外輸入感染者“已不堪重負”。這種時常處在堵漏、滅火狀態(tài)的緊張和超強負荷,一俟因長久看不到解除轉(zhuǎn)圜的盡頭,那么毋庸置疑,終有一天會遭遇由無休止的量的堆積到必然的質(zhì)的禍患?!安刻摇辈粫堑谝唬惨欢ú粫俏ㄒ?。只要臺灣目前的境控措施不做改進和調(diào)整。

新冠疫情暴發(fā)至今整整一年了,而來自境外的各路人馬,只要持有所謂3天PCR核酸陰性證明,當局一概來者不拒,若是政要人物,更是“綠燈”亮閃閃。

島內(nèi)有媒體批評說:臺灣現(xiàn)行的管控措施疏失明顯。如:普遍篩查“有點慢”,3天PCR證明+抵達后14天隔離后,入境者不僅不再實施核酸檢測,且行程也不再追蹤。照臺灣這個防疫管控力度,近期每日3000多人次入境,眼下出狀況的是“部桃”,明天可能就會是“部梨”、“部瓜”誰又能擔保不出新亂子?有感于“部桃”醫(yī)院感染事件,臺北市長柯文哲憂心忡忡的開始推演預案:若臺北市哪一天出現(xiàn)了1000人的感染病例,就會考慮封城。

還有更令人沮喪的消息由臺灣的“疫情防控指揮官”陳時中嘴里傳出: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情形——即便等到世界各地都打上了新冠疫苗,臺灣可能還得不到疫苗!臺灣未來的防控也只有靠PCR固筑防線!陳時中此番話一出口,攪動起滿島的“疫苗泡泡”四處紛飛!若真的讓陳時中不幸言中,那么臺灣的疫情防控前景,就不是令人沮喪而是到了著實令人悲哀的程度和節(jié)奏了。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若真的讓陳時中不幸言中,一旦世界各地來往通關管控升級換代了,如:采視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雙標放行通關,臺灣豈不都成了一只作繭自縛的大號蠶寶寶?據(jù)說,新冠疫苗的作用,不僅具有隔絕感染的功效,還有降低和降解“免疫風暴”對人體器官大強度攻擊的效能。若真的讓陳時中不幸言中,面對兇惡狡猾的新冠病毒,無疫苗可打的臺灣,豈不成了21世紀的“阿登高地”。

(文/ 潘新洋 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臺盟中央秘書長 )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臺灣 疫苗 令人 疫情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