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彭華:沒有一頂“帽子”,卻是真正的師者
他沒有一頂“帽子”,卻用17年的時間讓中國丹霞成為世界丹霞;他辭去系主任職務,延遲了職稱評定,隱瞞病情四上青藏高原,只為實現(xiàn)學者的價值,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掛名丹霞開發(fā)的總工程師,分文不收,只為把學術積累轉化為扶貧力量;他發(fā)了人生第一個微信朋友圈,只因意外發(fā)現(xiàn)了有開發(fā)價值的資源,看到了地方脫貧的希望。
他慷慨資助學生,卻在批改學生論文上錙銖必較;他沒讀過研究生,沒留過學,是中山大學學歷最低的教授,卻受到了學生和同事的普遍愛戴和認同。
他是誰?他就是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教授彭華。今年1月8日,彭華因心臟衰竭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年僅62歲。這位病逝前一天還在為學生批閱論文至凌晨的老師,曾把中國丹霞地貌推向世界,曾用學術力量帶動粵北脫貧。
師者風范:對學生的慷慨和對學術的“計較”
閆羅彬來自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他是彭華的博士研究生。考研究生時,閆羅彬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面試,由于面試沒發(fā)揮好,閆羅彬擔心落入自費名額?!爱敃r彭老師對我說,‘沒關系,交學費是老師的責任’。讓我不必為學費的事情擔心?!?/p>
為困難學生墊學費、生活費,資助學生進行科學考察、教學實習以及參加國內外會議,對彭華來說是常事。據(jù)彭華夫人豐秀榮回憶,有個碩士生的母親得了癌癥,夫妻倆聽聞后,立刻掏出1000元。后來這個學生的母親去世了,夫妻倆一直資助他完成學業(yè)。
在學術上,彭華卻“斤斤計較”于講義內容與治學態(tài)度。上過彭華課的學生都說,他不是拿一個教材或講義照講一遍,而是讓學生去思考,接受與批判由學生去決定。
“他上課從不用課本,而是自己每年更新講義和推薦的參考資料。上旅游規(guī)劃課,他每次開課都要先給學生一串問題,引導學生顛覆傳統(tǒng)的認識,形成新的思維方法?!币晃簧线^彭華課的本科生說。
彭華是中山大學學歷最低的教授。沒讀過研究生,沒留過學,在中大這個人才集中的地方,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許多人收到他郵件的時間常常是在凌晨三四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彭華編寫講義累計80多萬字,多次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良師”。
一位碩士生說,彭老師對學生的論文要求非常嚴格。“他不嚴自威,讓我改完小論文,再改大論文,每次都改得‘一片紅’?!毖芯可鷱膯诱撐牡酱疝q,一般要在彭華手里過5遍,開題、研究大綱和研究計劃、初稿、定稿、預答辯5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彭華都要親自批閱和修改。
閆羅彬說:“讀博士的時候,我有點急功近利,有一篇論文并未達到彭老師的要求,卻急著想發(fā)表,老師當時發(fā)了很大的脾氣,說如果你的追求僅僅在于發(fā)幾篇論文的話,我對你的學術從此不抱任何希望。”
民族情懷:為微渺的申遺機會拼上17年
彭華1992年開始倡導丹霞地貌科學研究走向世界。1999年,他擔任丹霞地貌研究會理事長,開始致力于丹霞地貌的學科建設和丹霞地貌研究的國際化,主持了丹霞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并作為首席專家主持中國丹霞集體申遺,推動丹霞地貌走進國際地貌學最高學術殿堂。
丹霞申遺包括貴州赤水、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等6個單位,參加單位多、涉及面廣、影響大,是中國申遺史上較困難的申報項目。原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和風景名勝管理處處長左小平說,彭華老師一直全身心投入,親力親為,努力了17年,對申遺成功居功至偉。
在中國丹霞申遺工作遭遇到國際上不公正的評價而面臨被“推遲申報”的緊急關頭,彭華率領專家組在短短1個月內,找出了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報告中5個方面、10多處錯誤,并飛赴巴黎和日內瓦,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中心等相關官員和代表進行磋商。最終,中國丹霞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申遺成功。
“丹霞研究本是學術界的事,彭華投入畢生的心血促成申遺,目的是使中國研究引領世界。”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郭福生說,彭華認為中國對丹霞地貌的研究已有80多年,形成了完整的學科體系,申遺是使其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重要途徑。此外,他也希望借助申遺使丹霞地貌得到永久保護。
大愛無疆:行走在大地上的人民學者
彭華是一個學者,為了實現(xiàn)學者的價值,他不顧病體,四處奔走,所到之處,留下的是尊重和佳話。
“很多人為了拿項目,去拿很多‘帽子’,他一頂都沒有,他就是潛心做學問。他鼓勵我搞科研要不怕坐冷板凳,要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會有價值,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蓖略瑘A說,他把光和熱留給了大家,把正能量留給世界,壓力和痛苦自己承擔。
為專心研究丹霞,他辭去了系主任的職務,延遲了職稱評定;為了把景觀開發(fā)出來,他隱瞞病情四上青藏高原;為了把學術積累轉化為扶貧力量,他掛名作為丹霞開發(fā)的總工程師,分文不收,為地方品牌培育無私服務到生命最后一刻。
“別人都是立項后才干活,在彭華這里不是這樣,只要是對丹霞好、對地方發(fā)展好,他就去做?!必S秀榮說,沒收一分錢,彭華就給韶關市仁化縣做了旅游規(guī)劃,直接促進當?shù)芈糜问杖敕?/p>
為了親自去西北進行田野考察,彭華隱瞞了4年的體檢報告;只要還能看得見,他一定不結束考察,晚飯常常是一桶泡面半塊馕;碰到泥石流,司機都不敢開車,他還下車去采樣;凌晨一點發(fā)生地震,其他人都往空曠處跑,彭華還在書桌前做第二天的考察規(guī)劃……
2017年,彭華去陜北考察,意外發(fā)現(xiàn)了有開發(fā)價值的資源,看到了地方脫貧的希望,高興地發(fā)了人生第一個微信朋友圈;粵北丹霞山的村民把他當親人,賣水果的、賣菜的、賣景區(qū)紀念品的,甚至是景區(qū)員工,看到彭華,都爭著請他到家里做客。
2018年1月8日,“師者楷?!迸砣A永遠離開了這個他熱愛、奉獻了一生的教學科研生涯。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他的所有科研經(jīng)費將留給學生搞科研,粵北當?shù)卣剟罱o彭華的10畝地也將建成丹霞研究院,培養(yǎng)他的傳承人。(半月談記者 鄭天虹 黃浩苑)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丹霞 青藏高原 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