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美國要推倒“李將軍”雕像 他究竟是啥來頭

2017年08月22日 14:26 | 來源:新華網(wǎng)
分享到: 

美國弗吉尼亞州騷亂事件,使150多年前一位將軍羅伯特·李重回美國媒體和公眾視線。散布在全美各地、尤其集中于南方各州的李將軍雕像和紀念碑、以他命名的學校、街道等可能面臨被移除、更名的命運。

羅伯特·李在美國歷史上寫下過重要一筆,并非僅僅因為他是南北戰(zhàn)爭中南方邦聯(lián)最出色的將領,更在于后人賦予他的政治象征意義。

“李將軍”雕像


羅伯特·李出身將門,早年曾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西點軍校。南北戰(zhàn)爭打響時,他拒絕上級指派他率領北方聯(lián)盟軍隊的任務,辭去公職,回到位于南方的家鄉(xiāng)弗吉尼亞州,成為南方邦聯(lián)率領北弗吉尼亞軍的軍事將領。南北戰(zhàn)爭結束前幾周,羅伯特·李晉升為南方邦聯(lián)軍總司令。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李將軍于1865年4月代表南方向北方聯(lián)邦投降。盡管聲名顯赫,美國史學家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評價莫衷一是。

生活中,李將軍從父親那里繼承的遺產(chǎn)中包括一批黑奴,他對他們嚴厲殘忍??伤趯懡o妻子的信中卻明確反對蓄奴,稱奴隸制是“道德與政治的惡魔”。

南北戰(zhàn)爭后,李將軍反對為自己修筑雕像和紀念碑,希望國家能盡快走出戰(zhàn)爭傷痛,達成和解。然而1870年李將軍去世后,一種被稱為“失落的事業(yè)”思潮逐漸興起。這種思潮認為,南方邦聯(lián)明知注定失敗卻還堅持戰(zhàn)斗,是為“捍衛(wèi)南方生活方式”的理念而戰(zhàn),刻意淡化甚至回避了南方邦聯(lián)維護奴隸制這一“原罪”。這種說法在戰(zhàn)后北方也獲得了一定同情,某種程度上有利于促成南北白人社會之間的和解。

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加里·加拉格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說,羅伯特·李軍事領袖和奴隸主的身份漸漸淡出人們視線,轉而被樹立為“失落的事業(yè)”思潮的象征性人物。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多地陸續(xù)修建李將軍雕像正是這一思潮興起的結果,他的形象還出現(xiàn)在美國硬幣和郵票上。

半個多世紀后,南部休斯敦、新奧爾良等城市的非洲和拉美裔美國人開始呼吁拆除李將軍雕像,一部分原因是痛恨一些白人至上團體常在雕像所在地游行集會,不時引發(fā)暴力沖突;另一方面也是在表達對“失落的事業(yè)”思潮的質疑。

2015年,新奧爾良市將最后一座李將軍雕像移除;2016年,休斯敦市決定將有大量拉丁裔美國人就讀的“羅伯特·李中學”更名。

弗州騷亂發(fā)生后,休斯敦一家組織向市政府遞交請愿書,要求移除市中心公園內(nèi)一座名為“南方邦聯(lián)之魂”的雕塑,目前已征得2000多名支持者簽名。

美國智庫席勒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布萊恩·蘭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美國經(jīng)濟眼下尚未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復蘇,生活在較貧困地區(qū)的南部居民感受尤為強烈。近年來,“南部應再次復興”的言論在南方各州得到越來越多人響應,社會中下層平民更易受這類口號的鼓動。

事實上,在經(jīng)濟、治安、貧富差距等問題的大背景下,不僅白人至上主義者、新納粹等極右翼組織重新活躍,美國一些左翼組織也出現(xiàn)極端化傾向。

在夏洛茨維爾騷亂當天,休斯敦一個左翼組織碰巧舉行支持移民的游行。在得到騷亂的消息后,游行立即演變?yōu)榉磳Π兹酥辽系氖就顒印S浾咴诂F(xiàn)場看到,活動組織者持長槍維持秩序,可見事態(tài)嚴重性。

美國學界的普遍共識是,李將軍并非白人至上主義者。而在不同時代,各類團體為李將軍雕像賦予新的含義,恰恰是美國社會裂痕的寫照。(高路 劉立偉)


編輯:楊嵐

關鍵詞:美國 雕像 將軍 美國要推倒“李將軍”雕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