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嚴歌苓:文學是苦悶的產(chǎn)物 影視無法還原小說魅力
嚴歌苓
嚴歌苓的文字都十分有特色,情節(jié)較為曲折,常被一些讀者粉絲以“虐心”來形容。嚴歌苓笑著表示,這個詞寓意好壞不知道,但自己覺得文學是苦悶的產(chǎn)物,“假如文學不是批判社會、不是作為社會的一個觀察家來代表民間表述一些苦悶、痛苦,那么文學就是不存在的?!?/p>
嚴歌苓舉出大文豪雨果、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為例證。她認為,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曹雪芹在內(nèi)的偉大文學家,都是因為書寫人間悲劇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作品,“我也希望眾多粉絲喜歡的是我的作品,一個作家本身不算什么,作品才是他真正的‘人’。”
不過,嚴歌苓也承認,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不能完全解答生活問題,而是要引導人們思考這些問題。正是基于對文學的這種認識,嚴歌苓對自己的寫作要求很嚴格。在她的印象中,自從有了網(wǎng)絡,每天都能看到一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而自己身為一個作家,要做的就是淡化其中的情節(jié)與戲劇性,否則人家會覺得,作家怎么能編出這樣匪夷所思的故事,“我們的中國能在20年時間變得如此富有,肯定伴隨著比較快的轉(zhuǎn)型,很多人的命運都在發(fā)生變化,這都是素材?!?/p>
素材雖多,但嚴歌苓只愿意寫自己感興趣的,“比如那種能讓我覺得有說不清的意義,然后也許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夠逐漸意會到可能與某某因由有關(guān)?!眹栏柢哒f,她愿意自己的小說寫得圓潤,不是讓讀者一下子便能獲悉作者的意圖,“我會誠實地把我的思考放進作品中。我很膽怯,所以我一般不寫散文,否則會直面我的讀者,人家會說那是嚴歌苓說的。這就是為何我會很狡猾地選擇寫小說?!?/p>
在高產(chǎn)的創(chuàng)作中,嚴歌苓還接了一些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自己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工作,目前最受關(guān)注的就是李少紅執(zhí)導正在拍攝的《媽閣是座城》。
“其實我不是個好編劇,我老勸他們不要找我寫劇本,都不信,難道非要我寫砸了才相信么?”嚴歌苓說,自己做編劇其實很不合適,因為改劇本要改小說的思想,但是每種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最后還要落實到自己頭上,“寫命題作文,比如影視,就會有壓力,就會累,因為不愿意去駁人家面子,我還是更樂意去寫小說的,因為小說可在每天控制,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嚴歌苓說到維持精神狀態(tài)的秘密,稱自己因為患有“躁郁癥”才會有如此旺盛的創(chuàng)作生命力,“有巨大創(chuàng)作力的人,比如伍爾夫和梵高都有此類病癥?!?/p>
嚴歌苓始終認為,影視作品無法完全還原小說的魅力,文字所描繪的場景鏡頭不能完全展現(xiàn),“不過我合作的導演都是大導演,比如陳凱歌或張藝謀,他們是非常有想法的人,一早就知道要從我的作品中拿出什么東西”。嚴歌苓說自己并沒有就改編的問題和大導演們起過爭執(zhí),“他們提出來想法,我只負責完成或者想出好的點子。”不過嚴歌苓說,比起小說的創(chuàng)作來,編劇的收入確實豐厚,“如今國內(nèi)市場好,稿酬高,所以我也沒有什么不高興的?!?/p>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嚴歌苓 文學 苦悶 影視 小說